農業(yè)儀器網

主動調整種植結構,2016年全國糧食再獲豐收

來源: 轉載  類別:行業(yè)動態(tài)  更新時間:2016-12-09  閱讀
  國家統(tǒng)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1623.9萬噸(12324.8 億斤),比2015年減少520.1萬噸(104.0億斤),減少0.8%。其中,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3028.2千公頃(169542.3萬畝),比上年減少314.7千公頃(472.1萬畝),減少0.3%。全國糧食作物平均單產每公頃5452.1公斤(363.5公斤/畝),每公頃比2015年減產30.7公斤(2.0公斤/畝),減少0.6%。
  2016年糧食產量下降同時受到播種面積減少和單產下降的影響。2016年,全國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了472萬畝,因播種面積減少而減產34億斤,占糧食減產總量的33.2%;全國糧食產量因單產下降而減產70億斤,占糧食減產總量的66.8%。
  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:2016年,各地針對糧食品種的供需矛盾,主動優(yōu)化農業(yè)生產結構和區(qū)域布局,適當調減非優(yōu)勢區(qū)玉米種植面積,采取“玉米改大豆”、“糧改飼”和“糧改油”等措施調整農業(yè)種植結構。
  糧食單產下降的主要原因:一是高產作物面積減少。按可食用的籽粒玉米統(tǒng)計,玉米播種面積5.51億畝,比上年減少2039萬畝,減少3.6%。低產作物大豆播種面積1.08億畝,比上年增加1046萬畝,增長10.7%。2016年,玉米平均畝產398.2公斤,是大豆的3.3倍,僅玉米改種大豆就可拉低糧食畝產約1.7公斤。
  二是全國農業(yè)氣象災害較上年偏重,部分地區(qū)受災較重。夏糧、早稻因災減產。秋糧生長前期,南方多地遭受強降水,湖北、安徽等地受災較重,部分農田反復受淹,作物倒伏嚴重。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,南方一些地區(qū)又遭遇持續(xù)高溫天氣,導致水稻空殼率增加;東北、西北部分地區(qū)出現(xiàn)不同程度旱情,對玉米后期生產和灌漿不利。據(jù)民政部統(tǒng)計,今年1-10月份,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3.97億畝,比上年同期增加5410萬畝,增長25.7%;絕收面積6218萬畝,增加1719萬畝,增長70.9%。
  引導糧農科學儲糧,內部挖潛解決運力瓶頸
  朱玉文透露,盡管已調整部分種植結構,今年黑龍江玉米預計總產量1000億斤左右;全年省內加工和飼料轉化消耗玉米總量約420億斤,綜合預計,將有580億斤左右玉米要銷往省外。吉林省糧食局副局長楊光說,今年吉林省玉米產量將達600億斤。綜合考慮省內收儲、深加工、過腹轉化等需求及外省流入量,預計本年度玉米供大于求320億斤左右。
  龐大的存量舊糧,加上巨大的增量新糧,必然給玉米市場化改革的第一年帶來諸多挑戰(zhàn)。玉米市場價每斤0.70元左右,這是黑吉兩省農民種植玉米的盈虧平衡點。如果玉米價格繼續(xù)下跌,可能會超出農民的承受力范圍。由于目前糧農普遍存在待價惜售心理,引導糧農科學儲糧、錯季賣糧、擇機售糧,是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。
  在科學儲糧方面,市場化收購背景下,玉米價格遵循“優(yōu)質優(yōu)價”原則。記者在營口村村路兩側看到,在政府的引導下,許多農戶家都建了40米長、4米高、1.5米寬、頂上為鐵皮蓋的玉米簍子,能儲存70畝地生產的玉米棒,增加售糧彈性。
  在解決運糧難方面,由于鐵路運力不足、糧煤爭嘴,以及公路運費大幅上漲等因素,北糧南運長期遭遇運力短缺瓶頸。綏化市糧食局局長沈立志建議從兩方面著手解決這個難題:一是國家有關部門加強協(xié)調,深挖內部潛力、合力調配資源;二是希望公路開通類似南菜北運的綠色通道,把物流商與貿易商吸引進來,增加運輸積極性。據(jù)了解,經過各方努力,目前黑龍江全省玉米外運的日均裝車量,已從10月初的七八百車增加到目前的2000車。
  • 中國農業(yè)儀器網】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。

©2024 http://askacustomsbroker.com 版權所有: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地址:杭州市拱墅區(qū)祥園路88號中國(杭州)智慧信息產業(yè)園I座11-13樓

聯(lián)系電話:0571-86056609 0571-86059660 0571-88971438

售后服務專線:400-672-1817

浙ICP備09083614號

免費咨詢

  • 在線詢價: QQ
  • 南:13388425012
  • 微信客服
  • 北:19032001373
  • 微信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