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業(yè)儀器網(wǎng)

殘留地膜對新疆棉花根系發(fā)育的負面影響

來源: http://askacustomsbroker.com/  類別:技術文章  更新時間:2013-10-29  閱讀

  棉田應用地膜覆蓋栽培可顯著增加土壤溫度,改善田間墑情,促進棉株早發(fā)育,提高棉花產量。

  新疆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產區(qū),地膜的覆蓋面積和使用量很大,隨著種植年限延長,地膜的殘留量也逐年加大。農用地膜是一種由聚乙烯加抗氧劑、抗紫外線材料而制成的高分子碳氫化合物(聚氯乙烯),具有分子量大、性能穩(wěn)定的特點,在自然條件下很難光解和熱降解,也不易通過細菌和酶等生物方式降解,在土壤中可以殘存200~400年,長期累積殘膜造成土壤/白色污染0,破壞農田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。殘留地膜會聚集在土壤耕作層和表層,阻礙土壤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滲透,影響土壤的吸濕性,從而對水分運動產生阻礙,使其移動速度減慢,從而使水分滲透量因地膜殘留量增加而減少,土壤含水量下降,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。殘留地膜還會使土壤孔隙度、通透性降低,不利于土壤空氣的循環(huán)和交換,致使土壤中CO2含量過高,影響土壤微生物活動和土壤正常結構的形成,導致土壤肥力下降,造成作物減產。殘留地膜具有較高的韌性和延展性,植物根系難以穿透,導致根系生長困難,從而惡化了植物的生活條件。

  雖然已有不同作者對白色污染的危害進行了綜述和不同方面的調查,但是關于殘留地膜對植物土壤性質的影響和對植物生長發(fā)育的影響研究并不多見。研究通過大田試驗,在其他限制因子滿足的條件下,通過人工添加不同數(shù)量地膜模擬不同數(shù)量地膜殘留,有效控制土壤中地膜殘留量,探討地膜不同殘留量下的殘留地膜對棉花生長發(fā)育的影響。對深入理解白色污染的提供理論認識。

  1 材料與方法

  1.1 材料試驗

  于2003年和2004年在石河子大學農學院實驗站進行。試驗區(qū)中心點位于E85b59c50d,N44b18c58d。海拔433~437 m,平均地面坡度6j,土壤質地中壤土。有機質15.4j,堿解氮63 mg/kg,速效磷16 mg/kg,速效鉀208 mg/kg,全氮0.8j,全磷1.2j,試驗區(qū)地下水埋深5 m以下。供試品種為北疆主栽新陸早13號。滴灌地采用/干播濕出0方法播種,一膜4行,行距為30 cm+60 cm+30 cm+60 cm。株距10 cm,保苗19.5@104/hm2, 2007年4月24日播種。

  試驗殘膜量設0、225、450和900 kg/hm24個水平處理(分別用A、B、C、D表示),每處理重復4次,共16個試驗小區(qū),小區(qū)面積2.7 m2,隨機排列。按試驗設計向小區(qū)中摻入人工剪碎的地膜(寬2~3 cm、長小于20 cm,模擬大田常見地膜碎塊尺寸),摻膜的土壤深度為40 cm,分表土(0~20 cm)和底土(20~40cm),每層均摻混均勻,混入地膜前仔細挑揀出土壤中原來的殘膜。同時在0~20 cm施入肥料,肥料用量為三料磷肥245 kg/hm2,硫酸鉀2 275 kg/hm2,氮肥270 kg/hm2,其中氮肥以尿素施入,30%作為基肥播前施入,70%作追肥在棉花生長期間分7次滴施。全生育期施用縮節(jié)胺化控4次。其它農事操作均按大田膜下滴灌進行管理。

  1.2 方法

  1.2.1 取樣方法在棉花花鈴期(90 d)采用挖掘法取樣。取樣方法:選擇兩行棉花長勢均勻,無缺苗、無大小苗地段(長度50 cm)作為取樣點。根系水平取樣方法:以地膜外側棉花播種行作為起點,分膜間、窄行和寬行,按30 cm相同寬度在水平方向取樣;根系垂直方向取樣方法:在膜間、窄行、寬行三個水平方向,每10 cm一個深度挖取根樣,一直到1 m。取出的土壤和根樣過1 mm土壤篩,撿出活根系。觀察并記錄與地膜接觸表面根系的變態(tài)(生長方向的變化,形態(tài)的變化,它可以直觀的說明地膜對根系生長的影響)。部分微細根系連同土壤一起收集。將收集到的根系帶回實驗室,在細紗布上反復沖洗,得到的根系樣品,人工用鑷子仔細定位排放到玻璃板上,供掃描用。掃描后的根系重新收集起來,放入烘箱在70e烘干36h ,稱重并記錄。同時將取樣部位的棉花地上部分全部采集帶回實驗室,按不同組織,分別烘干稱重并記錄。圖11.2.2 根系掃描和分析將排放好樣根的玻璃板放在EPSON PERFECTION 4870 PHOTO掃描儀上,在300 dpi象素下,掃描成黑白TIF圖像文件。掃描好的TIF圖像文件用WinRHIZO Basic 2004年根系分析系統(tǒng)軟件計算根系表面積和根長密度等形態(tài)特征指標。

  1.3 數(shù)據(jù)分析工具

  使用根系分析儀多棉花根系進行測定分析,采用Excel2003和SPSS13.0對試驗數(shù)據(jù)進行方差分析和繪圖。

  2 結果與分析

  2.1 殘膜對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

  土壤物理性狀主要指土壤含水量、容重(單位體積固體重量與同體積水重量之比)和孔隙度(單位體積土壤內空隙所占體積百分比)。處理B、C和D含水量分別比處理A減少1.29%、4.39%和11.22%,這是由于殘膜阻礙土壤毛管水和自然水的滲透,從而使水分滲透量因地膜殘留量增加而減少,土壤含水量下降。殘留地膜還會使土壤孔隙度、通透性降低,不利于土壤空氣的循環(huán)和交換,致使土壤中CO2含量過高,影響土壤正常結構的形成,致使土壤容重和比重均隨殘膜量的增加而增大。

  2.2 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

  在有殘膜的土壤中(0~40 cm),根系表面積隨殘膜量的增加而增加,且各層的根系表面積占棉花總根表面積的比例也是逐漸增大的,在0~40 cm土層中A的根系表面積為1 656.27 cm2,占總量的55.74%,而D卻達到了2 800.08 cm2,占總量的74.74%,較處理A高69.06%;但在沒有殘膜的土壤中(40~100 cm),情況卻相反,根系表面積總的趨勢是逐漸減少的,在40~100 cm土層中,無論A的根系表面積還是其占總量的比例均大于其它處理。以上說明在0~40 cm土壤中,由于有殘膜的存在,產生了一定的土壤機械阻力,但這種阻力不僅沒有阻礙根系的生長,反而刺激了根系的生長發(fā)育,使棉花根系大量增生,根表面積也隨之增大;由于上層根系受到殘膜刺激,根系大量增生,所以其吸收的養(yǎng)分也大量的消耗在根系增生上,使根系下扎的力量減弱,下層根系不能正常生長,導致了B、C和D的下層根表面積減少,降低了其對深層水分和養(yǎng)分的吸收利用,減弱了棉花的抗旱能力。表2根長密度(RLD)為單位土壤體積內的根系長度。研究結果表明,處理間的棉花根長密度在不同土層有較大的差別。在0~40 cm各土層中,處理A的根長密度與B極為相近,略小于C,但A和D有較大的差別,在4個土層中均小于D的根長密度;在40~100 cm的各土層中,各處理間的根長密度呈遞減的趨勢,只是A和B下降的較為緩慢,C和D下降較快。這說明,當殘膜量為900 kg/hm2時,殘膜能夠刺激棉花根系的生長,使根系大量增生,增大了土壤中的根長密度,這種現(xiàn)象一方面加劇了土壤中根系對水分、養(yǎng)分的競爭,并可能誘導早衰,另一方面在40~100 cm土體中根系密度較低,對水分養(yǎng)分的利用不充分;當土壤中沒有殘模時,棉花根系的空間分布更為合理,下扎根系較多,能夠提高根系對土壤深層水分和養(yǎng)分的利用效率。圖2在0~40 cm土層,棉花根重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趨勢與圖2相似,D的根重最大,而其它3個處理差別不大,表明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殘膜時能夠刺激根系生長。在40~100 cm土層,各處理間相差不大,但D的根重卻大幅度下降,這可能是由于上層根系消耗了大量的養(yǎng)分,向下層根系輸送的養(yǎng)分相對減少,導致下層根重降低。

  2.3 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

  研究采樣方式是以棉株生長的中心位置劃分取樣區(qū)域,主根的歸屬難以區(qū)分,故僅對須根系的水平分布進行討論。從不同處理在水平方向上須根表面積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,各處理的根表面積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是不相同的。在0~40 cm土體中,各處理膜間、窄行和寬行的根表面積均是隨著殘膜量的增加而增大的,且其占膜間、窄行和寬行的總根表面積的比例也是隨之增大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處理A的窄行根系分布都大于膜間和寬行,這表明,由于土壤中沒有殘膜,處理A的根系分布主要受水分分布和地膜增溫效應的影響,因此在地膜覆蓋和水分集中分布的窄行部位,根系生長最多,地膜覆蓋的寬行次之,無地膜覆蓋的膜間最少;處理B與處理A相似,表明殘膜對處理B的影響不大;處理C的窄行根系分布大于膜間,小于寬行,表明殘膜對處理C有一定的影響;在處理D中,殘膜大量存在刺激根系增生的同時也增加了根系競爭,且窄行空間相對較小,根系競爭進一步加劇,根表面積反而小于膜間和寬行。在40~100 cm土體中,根表面積的水平分布情況與0~40 cm相反,均是隨著殘膜量的增加而減小的。處理A、處理B、處理C和處理D窄行根表面積占總根表面積比例分別是39.03%、36.06%、36.45%和32.03%,由于棉田是隨水施肥,水分和養(yǎng)分集中分布在窄行部位,因此處理A比其它處理更容易獲得其自身生長發(fā)育所需要的水分和養(yǎng)分。

  棉花平均根長密度在0~100 cm的水平分布,研究表明在0~40 cm土體,處理D的平均根長密度較大于其它處理,但由于殘膜的影響,窄行的根長密度小于其膜間和寬行;處理A窄行和寬行的平均根長密度高于膜間,即處理A的根系在窄行和寬行分布較多,在膜間較少。在40~100 cm土體,各處理在窄行和寬行的根系分布是隨著殘膜的增加而逐漸減少的,處理D減少的最多。圖4,圖5棉花根系總重在土體中的水平分布情況,兩深度具有相同的趨勢。在0~40 cm土體,處理D的窄行總根重小于膜間和寬行,其余處理均是窄行>寬行>膜間,但處理D的根生物量大于其余處理;在40~100 cm土體,處理A重根最大,處理D最小,而處理內的根量分布差異主要是主根分布的偏向造成的,而主根生長的偏向主要是由土壤緊實度差異引起的。

  3 結論與討論

  3.1 由于地膜殘片的阻隔,土壤水分和空氣運行受阻,破環(huán)了土壤的物理結構,導致土壤含水量降低、孔隙度減小,而土壤容重和比重卻隨著殘膜的增加而增加。

  3.2 有人認為地膜殘留阻礙根系的生長,耕層的根長和根重隨地膜殘留量的增加而減少。研究表明這一觀點并不全面。在0~40 cm土壤中,地膜殘留具有刺激棉花根系生長的作用,根表面積、根長密度和根重均隨地膜殘留量的增加而增加;在40~100 cm土壤中,地膜殘留阻礙根系的生長,根表面積、根長密度和根重隨著上層土壤中殘膜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,這是由上層根系過度消耗水分和養(yǎng)分,向下層根系輸送不足造成的。研究表明,滴灌條件下水分集中分布在窄行部位,故窄行根系量高于膜間和寬行,但當土壤中有大量殘膜時(900 kg/hm2),這一規(guī)律發(fā)生變化,殘膜雖然刺激根系增生,但由于窄行空間相對較小,根系生長受到的阻力大于膜間和寬行,根系的增生量比膜間和寬行的少,因此窄行根系量反而小于膜間和寬行。

  3.3 根系是作物最活躍的養(yǎng)分和水分吸收器官,在作物的生長發(fā)育和產量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主要農業(yè)措施如灌溉、施肥等都是首先影響到根系的生長、分布和功能,然后對地上部起作用進而影響到產量的高低。雖然少量地膜殘留(<900 kg/hm2)下根系生物量增加,但是實際上是植物的補償性生長,棉花莖葉和蕾鈴重反而隨殘膜的增加而減少(處理A與處理C和D生物學產量等達到了顯著性差異)。地膜殘留刺激根系生長,但同時也消耗了大量的養(yǎng)分,使棉花地上、地下部生長不平衡,冠根比減小,降低了單位根系重量的生產力。殘膜對棉花單株鈴數(shù)、單鈴重和產量均有顯著影響,且呈負相關關系。

  • 中國農業(yè)儀器網(wǎng)】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。

©2024 http://askacustomsbroker.com 版權所有: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
地址:杭州市拱墅區(qū)祥園路88號中國(杭州)智慧信息產業(yè)園I座11-13樓

聯(lián)系電話:0571-86056609 0571-86059660 0571-88971438

售后服務專線:400-672-1817

浙ICP備09083614號

免費咨詢

  • 在線詢價: QQ
  • 南:13388425012
  • 微信客服
  • 北:19032001373
  • 微信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