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的位置:中國農業(yè)儀器網 > 技術文章 > 孢子捕捉器研究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的飛散狀態(tài)
孢子捕捉器研究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的飛散狀態(tài)
來源: http://www.zhibao17.com/ 類別: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:2015-09-19 閱讀次
在北方葡萄產區(qū),一般葡萄白腐病發(fā)病年份果實損失率15%~20%,病害流行年份果實損失率達60%以上。關于葡萄白腐病發(fā)生與防治的研究,國內外均有報道,但關于該病的流行時間動態(tài)的研究報道較少。本研究中以逐日和逐小時的孢子捕捉為手段,結合氣象數據的連續(xù)記錄,來探討生長季釀酒葡萄園白腐病菌分生孢子飛散動態(tài)及影響其飛散的主要氣象因子,以便為研究該病的流行及預測提供理論依據。孢子捕捉器是捕捉孢子的有利工具,對研究提供支持。
將孢子捕捉器放置在釀酒葡萄園一空曠地,每年6月~9月采用“河農型”電動式孢子捕捉器進行逐日逐小時孢子捕捉,然后將粘有孢子的膠帶取回室內,以乳酚油作浮載劑,將其粘于潔凈的載玻片上,在顯微鏡下計數孢子量。
整個調查期間釀酒葡萄園都有白腐病菌分生孢子的飛散,而且每日的飛散數量各不相同。從總體上看,生長季前期分生孢子數量要多于后期。調查結果顯示一天中各小時段的孢子飛散量與溫度呈顯著的負相關,與相對濕度呈顯著的正相關。白腐病菌在室溫或略高于室溫且濕度在73%以上的條件下產孢。在生長季節(jié),白天氣溫高、濕度低不利于產孢,因此白天孢子飛散量少,夜間則相反,孢子飛散量大。
孢子捕捉器對孢子的捕捉研究發(fā)現,降雨時,空氣相對濕度較大,溫度較低,有利于孢子的產生。雨前一段時間的空氣流動加劇及雨滴的沖擊和飛濺有利于孢子傳播,降雨為病菌侵染創(chuàng)造了合適的條件。因此,這種傳播方式對生長季中病害的再侵染過程更為重要,對病害的流行更為有利。本試驗中主要研究了白腐病菌分生孢子飛散與溫濕度的關系,具體白腐病菌分生孢子飛散與降雨的關系,以及風(包括風力和風向等問題)在其中的作用還需進一步研究。
將孢子捕捉器放置在釀酒葡萄園一空曠地,每年6月~9月采用“河農型”電動式孢子捕捉器進行逐日逐小時孢子捕捉,然后將粘有孢子的膠帶取回室內,以乳酚油作浮載劑,將其粘于潔凈的載玻片上,在顯微鏡下計數孢子量。
整個調查期間釀酒葡萄園都有白腐病菌分生孢子的飛散,而且每日的飛散數量各不相同。從總體上看,生長季前期分生孢子數量要多于后期。調查結果顯示一天中各小時段的孢子飛散量與溫度呈顯著的負相關,與相對濕度呈顯著的正相關。白腐病菌在室溫或略高于室溫且濕度在73%以上的條件下產孢。在生長季節(jié),白天氣溫高、濕度低不利于產孢,因此白天孢子飛散量少,夜間則相反,孢子飛散量大。
孢子捕捉器對孢子的捕捉研究發(fā)現,降雨時,空氣相對濕度較大,溫度較低,有利于孢子的產生。雨前一段時間的空氣流動加劇及雨滴的沖擊和飛濺有利于孢子傳播,降雨為病菌侵染創(chuàng)造了合適的條件。因此,這種傳播方式對生長季中病害的再侵染過程更為重要,對病害的流行更為有利。本試驗中主要研究了白腐病菌分生孢子飛散與溫濕度的關系,具體白腐病菌分生孢子飛散與降雨的關系,以及風(包括風力和風向等問題)在其中的作用還需進一步研究。
- 【中國農業(yè)儀器網】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。

推薦儀器

最近更新儀器

相關技術文章